所在位置:佳釀網(wǎng) > 酒文化 > 酒生活 >

“中國式酒局” 正在毀掉你

2019-02-20 14:06  中國酒業(yè)新聞  佳釀網(wǎng)  字號:【】【】【】  參與評論  閱讀:

前幾天,看到一條新聞。一名30歲的男子在飯局上和他人喝酒后,回家身亡。

本來是一家團聚的時候,可這個小家庭卻不再完整。忍不住有些難過。

每年過年過節(jié)的時候,是一年里飯局最多的時候,觥籌交錯,人情往來,似乎都靠這一杯酒。

于是,我們經(jīng)?吹竭@樣一種景象,一場場原本是用來交流感情的飯局,變成了比拼酒量胡吹海喝的酒局。

有些人,不想喝,硬著頭皮也要喝,有些人,自己不愛喝,卻愛逼著別人喝。

有些中國式酒桌,從來都是為了喝酒而喝酒。


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本站

01

光怪陸離的酒局

小時候,只要和家里的親戚一起吃飯,最常見的便是看著他們喝酒。

幾個大男人,往日無仇近日無冤,可偏偏就是喜歡你勸我的酒,我勸你的酒。

這個說:“不喝,就是不給我面子。”

那個說:“連這么點酒都喝不了,你算什么男人!”

于是,一個個男人為了面子,為了爭那一口氣,義無反顧地拿起酒杯,拿起酒瓶,不管那是美酒,還是毒藥。

啤酒、白酒、黃酒、紅酒輪番上陣,不喝到吐不準下桌,似乎那不是飯桌,是戰(zhàn)場,拼的不是酒量,而結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。

許多人真實的酒量可能只有一小杯白酒,卻偏要裝成能喝一斤白酒的樣子;

許多人可能自己不愛喝,但卻偏愛起哄,看見有人喝就大聲叫好,看見別人不喝就冷嘲熱諷。

這些局中人和看客,活生生將一場酒局變成了斗獸場,造就了冷漠和丑陋的酒桌。

02

喝的是酒,丟的是命

說實話,一直以來,我對喝酒的態(tài)度都是不排斥的。

老話說得好,小酌怡情,興頭上來,叫上三五好友,喝上兩杯聊聊天,簡直是人生樂事啊!

就像《蘭亭集序》里描寫的那樣,在小溪兩旁席地而坐,將裝了酒的酒杯放在溪中,由上游緩緩漂流而下,酒杯在誰的面前停下,誰就得吟詩一首。

曲水流觴,一方面酒幫忙讓人詩興大發(fā),另一方面又讓整個聚會不至于局促無趣,最高層次的酒局莫過如此。

可偏偏現(xiàn)代社會的酒桌文化卻越來越畸形,酒不再是飯桌上的調劑品,而是“主菜”。

而往死里喝,似乎才是桌上人該有的酒局態(tài)度。

每逢年節(jié),新聞里最不缺少的就是飲酒者喝死喝傷的消息。

曾經(jīng)在網(wǎng)上看到這樣幾條新聞,去年4月,22歲的小伙張明參加婚宴,在酒桌上喝多了,喝完嘔吐被送到醫(yī)院,最后搶救無效身亡。

22歲,正當壯年,卻這樣失去了寶貴的生命。

而就在前段時間,新年前夕,兩起因為在年會上喝多了酒而身亡的事例更是刷爆了朋友圈。

一個是二十八九歲的青年小伙,一個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子,本來都是參加完年會就要回家開開心心過年,卻因為喝多了酒失去了寶貴的生命。

而因為喝酒被送到急診室,導致胃穿孔,胃出血,酒精中毒等一系列急病的更是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
喝下去的是酒,丟的是命,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現(xiàn)實。

03

學會“認慫”

在這樣的酒桌背景下,把面子當一切的中國男人,必須要學的一課便是認慫。

認慫不是真的將自己看得一無是處,而是不再去理會那些閑言碎語,選擇撐起對自己和家庭的責任。

要知道,被別人說兩句并不會對你的身體造成任何傷害,可那一杯杯黃湯下肚,傷的卻是自個兒的身子。

有個朋友,特別逞能要強,年輕的時候天天喝,曾經(jīng)兩度喝到胃出血送到醫(yī)院急救,可去年年中,他3歲的女兒生了個急病在醫(yī)院住了一個月,卻讓他徹底放下了對酒的執(zhí)念。

他說,要是我走了,老婆孩子該怎么辦,孩子還這么小。

自那以后,保溫杯里泡枸杞成了他的標配,飯局喝酒也從來都是點到為止,人家說他沒用,他也只是笑笑不說話,朋友圈里他和女兒的合照里他卻笑得格外甜。

他認慫了嗎?認了,飯局上的他似乎慫得不行。

可他真的慫嗎?

我覺得不,一個懂得愛護自己身體,珍惜家庭的男人,怎么可能是慫人呢?

這世間比一杯酒,一點意氣重要的東西多得是,真正聰明的人,都知道在酒桌上認慫。

04

各適其意,勿強所難

但不得不提的是,許多人即便不喝酒,也十分熱衷于勸酒。

他們可能是為了活躍氣氛,也可能是為了款待賓客,顯現(xiàn)出賓主盡歡的樣子,于是用盡各種“花招”勸酒,以達到讓人“喝好”的目的。

他們或許本無惡意,可結果卻經(jīng)常不盡人意。

曾經(jīng)看到過這樣一個真實案例,去年,一名陳姓男子在朋友家中喝完酒后,騎著摩托車去上夜班,結果中途撞到石頭,當場死亡。

事件發(fā)生后,陳某的家屬覺得當晚一起喝酒的兩人也應該承擔責任,于是將他們告上法庭,要求賠償147萬左右。

法庭覺得同飲者明知陳某喝酒,卻放任其酒后駕駛摩托車,應該承擔10%的責任,最后一審判決他們賠償14萬元。

本來是朋友聚會的好事,最后卻有人離世,兩家公堂相見,還賠上了多年積蓄,何必呢?

許多人覺得勸酒只是在待客,殊不知,一旦出事,有些勸酒行為,在法律上是要負法律責任的。

曾經(jīng)在人民日報的文章看過幾種情況,一旦有人因為喝酒出事,而一起喝酒的人做過以下舉動,都或多或少要承擔責任。

第一,明知對方因身體原因不能喝酒而勸酒;第二,強迫性勸酒,如野蠻灌酒,言語要挾、刺激對方,不喝就糾纏不休;第三,同伴酒后駕車未進行勸阻;第四,醉酒者已神志不清,而一起喝酒的人卻沒有將其安全送達。

所以啊,別把勸酒當作是待客之道,飲酒要適量,不負責任地勸酒只會給他人釀成悲劇,同時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。

清人張晉壽在《酒德》中有這樣的句子:量小隨意,客各盡歡,寬嚴并濟,各適其意,勿強所難。

所以,我勸你,酒桌上,多認慫,少喝酒,隨意點,莫勸酒。

    關鍵詞:酒生活 酒文化  來源:白酒那些事兒  佚名
    商業(yè)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