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佳釀網 > 酒業(yè)新聞 >

進口葡萄酒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 國產葡萄酒在做啥?

2017-09-28 10:32  中國酒業(yè)新聞  佳釀網  字號:【】【】【】  參與評論  閱讀:

有數據顯示2017年8月中國葡萄酒行業(yè)產量8.9萬千升,同比下降11.0%。一方面是進入新一輪壓榨季,葡萄酒產量有所下降,另一部分依舊是進口葡萄酒對中國市場的虎視眈眈。澳大利亞葡萄酒便是這其中的一員。有個有趣的事件側面證明的這件事的“真實性”。近日,西班牙徹菲諾公司總部舉辦的250周年慶活動上,其出口經理喬迪·杜蘭說道:“中國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使用橡木塞裝瓶的葡萄酒,受他們的影響,現在有許多澳大利亞生產商又回歸橡木塞的生產。”

這則發(fā)言側面證明澳大利亞酒商正卯足勁兒“攻占”中國市場。當然,除了趣聞,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,截止6月份的2016/2017財政年度,澳大利亞向中國內地出口葡萄酒6.07億澳元,同比增長44%,中國內地繼續(xù)穩(wěn)坐澳大利亞葡萄酒第一大出口市場。

那么回歸到文章之初的數據來看,比起國外葡萄酒的奮起,國產葡萄酒產量為啥會下滑?歸根有兩點,一個是宏觀經濟的影響,近一段時間來白酒市場持續(xù)走高,消費者目光再一次回歸白酒,令國產葡萄酒賺不到關注點,而另一方面則是行業(yè)處于盤整重塑階段,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,改變結構性過剩問題,同時渠道出現扁平化發(fā)展的變革。也令國產葡萄酒在發(fā)展的過程中“腹背受敵”。

一直以來,中國國產葡萄酒發(fā)展的現狀,用“神秘”二字也不為過了。很多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還不夠了解,因此容易產生“看不上國產葡萄酒、買不起進口大品牌酒、看不懂進口雜牌酒”的印象,因此干脆不選擇葡萄酒,喝自己更了解的白酒或啤酒。另外,從宏觀數據上的表現來看,進口葡萄酒逐年大幅度增長的趨勢看,其與國產葡萄酒的價格差距正在拉近,也令國產葡萄酒在原本的價格優(yōu)勢上再失一成。

面對國內葡萄酒消費相對疲軟、進口啤酒咄咄逼人的形勢,有專家認為,國產品牌救命稻草,不是代理進口酒,不是打造高端品牌,也不是做非標時尚葡萄酒,更不是將精力放到低端葡萄酒。是要在80元~200元核心價位,利用現有品牌優(yōu)勢,重點打造大單品。例如大眾熟知的張裕的解百納和長城的星級等產品,已經被市場廣泛認可和形成規(guī)模的品牌和系列,企業(yè)只要戰(zhàn)略正確,聚焦資源,心無旁騖,提升品質,提升品牌,一定會出現占了市場的單品。

但對于一些專家看法,我卻有著截然相反的認為。目前多元化的市場發(fā)展軌跡,已經很難支撐新的單品爆品的潮流出現。在面對已有的品牌面前,中國葡萄酒現狀只能保持“貫徹愛與風險”的精神嗎?

其實不然,不想將品牌經營當做第一位的葡萄酒,再具備更多內涵,也是“內秀”,而且目前來來看行業(yè)和消費者的狀況都制約了整個國產葡萄酒行業(yè)的成長,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國產品牌應該隨著中國葡萄酒產業(yè)結構的提升,以及一些了酒莊酒商標標示在市場中的影響力的提高,來改變這個局面,當然,這種態(tài)勢不能期待在一兩年內就有很大的變化,至少要再等待2-3年。

    關鍵詞:國產葡萄酒 進口葡萄酒  來源:中國酒業(yè)雜志  佚名
    商業(yè)信息